简介

上古昆仑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2章 凝血之玉(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第132章 凝血之玉(七)

“好了,天色不早了,大家都去休息吧,明天一早我们就进山。”终于,秦风在喝完茶杯里的最后一口马奶酒后,转头对众人建议到。

我看了看身边的艺凝,眼神中充满了一种恋恋不舍的神情,虽然近在咫尺,可是,却还要忍受孤独的煎熬。

我不情愿的独自走进帐篷,在合上篷帘的那一刻,我看见对面的艺凝意味深长的朝我看了一眼。

我躺在帐篷里面胡思乱想,想入非非,直到下半夜才昏昏入睡。

“此番西行,路途遥远,虽饮风沙困苦,吾意与汝同行,一切由汝与他周璇,定让他罢干戈而致太平,一言以止杀。吾将隐于道童之间,汝切勿声张。”我的梦中又出现了那个仙风道骨的老道。

第二天一早,众人醒来,吃完早饭,一行六人就怀着复杂的心情毅然进入了这道几百年来都无人踏足的神秘之谷。

肯特山水草丰美,山势崎峻,地形复杂,其山体及山谷中多树木,其中主要以西伯利亚落叶松、欧洲赤松、西伯利亚云杉、山杨和白桦等为主。

“孔峰,你知道,当年,霍去病封狼居胥是在哪座山吗?”秦风用力砍下一段云杉树枝,然后转过头对我问到。“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在大漠。”我看着秦风的背影回到。

“狼居胥山,就是现在的肯特山!”秦风一边将那段树枝做成一根拐杖,一边缓缓对我说到。“就是肯特山?!”秦风的话,让我着实吃了一惊。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霍去病传》中记载: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后来,人们对狼居胥山的具体位置也有多种说法。我们山海局通过综合分析《霍去病传》和相关的地理、史料发现:第一,狼居胥山,出代郡二千余里;第二,济弓卢,弓卢即今克鲁伦河;第三,禅姑衍,而肯特山附近就恰有一座姑衍山。

因此,我们可以推定,狼居胥山就是今乌兰巴托东侧的肯特山。当年,霍去病就是在这里祭天封禅,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这就是著名的封狼居胥。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历代武将的最高荣誉和向往。”秦风对我娓娓道来。

听秦风说完,我才知道,原来霍去病也曾在肯特山举行过祭天大典。

自此以后,狼居胥山,也就是现在的肯特山,就与中原王朝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狼居胥山再次迎来中原王朝的军队是在唐贞观三年。李靖破突厥的轻骑快马在山脚下驰过,侯君集灭吐谷浑的大军也在此扎营。这之后,又有主导编纂永乐大典和郑和七下西洋的明成祖朱棣五征蒙古,追击败军至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以祭告天地,勒石记功而凯旋还朝,真正的文治武功冠绝天下!

“狼胥山前秋风紧,黄沙漠漠起塞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浩如烟海的唐宋诗词中,关于狼居胥山的述写,也显得尤为悲壮激昂。

作为一名军人,对“封狼居胥”、“精忠报国”的崇拜和向往已经深深的融入了我的血液。可是,直到今天,我也才真正了解了“封狼居胥”背后隐藏的故事和含义——不光是武力的征伐,还有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的守护,对苍天的敬畏。

喜欢上古昆仑经请大家收藏:(m.zuiduoxiaoshuo.org)上古昆仑经最多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