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春花灿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九章(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到了这里两年多,春花还是第一次这样恣意地活着。摆脱了郭少怀、谢氏他们,也离开了同样限制她的杨家,告别了京城和那些种种规矩,现在的春花才是真正的春花。

虽然一路的生活条件确实比杨家、侯府,甚至肖家都差得多了,没有减震的木轮车子坐时间长了让人觉得五脏六腑都颠得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投宿的地方简陋非常,卫生条件堪忧;一日三餐简单无味;还有更多的不便……

但比起自由来,这些又算些什么?

困难就是用来克服的,春花也一一笑着迈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坎。

出了关后,已经很少再见到大些的城镇,倒是各处星罗棋布地分散着驿堡、递运所、烽火墩台、路台,往来的大多也是兵士。一年前,春花还不知道鸳鸯战袄是什么,现在满眼看到了都是这种红袢袄。

就连晚上,他们住的地方也是在沿途的驿堡、驿城。这种驿堡驿城就是小型的城池,城池不过一里见方,一般设两门,里面有专门为传递各种信息而设的车马,当然各类的商人也聚集其间,成为附近的商业中心。

这里的客栈比起关内又相差不少,有的地方也只能算是勉强找个地方住下来而已,方太太不禁开始了抱怨,但春花还是整天笑嘻嘻的。

这样又走了几天,终于到了广宁府。

广宁府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在战国、秦、汉时属辽东郡,晋、隋时属昌黎郡。明太祖经略辽东,深知此地为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地,自古为兵家必争,故重修广宁府,并将辽东总兵府置于此地,此时可以说是山海关外的第一城。

眼前的广宁府有着几里长、三丈高的青砖城墙,虽不及山海关城雄伟壮观,但城墙东北角建的双塔很有特色,做为辽东镇总兵驻地,也别有一番威严的气象。

广宁府内的繁华不逊于山海关城,除了总兵府,还有辽王府也设在广宁府,只不过永乐皇帝靖难时,因辽王听从建文帝之命而去了南京,故而当今皇上不喜辽王,但辽王的封地王号还都保留着,眼下的辽王在辽东镇并没有多少的影响力。

应该正是因为广宁府里有这样多的达官贵人,这里的繁荣较山海关还多了一分。

涂三爷的布店并不在最热闹的大街上,而是在相对差一些的地段,考虑到福记目前的产品只是中低端,他这样的选择倒也合适。

布店是典型的前店后院型的建筑。从布店的后门进去,里面就是家人居住的院子,这铺子不是涂三爷自己的产业,而是他租赁的。但想来他不是有要买下来的打算,也是打算长期住着,院子里面收拾得非常整洁,留下的几个伙计算着日子早将屋子打扫干净。

方太太虽然是第一次来,但见了体体面面的新家,马上就激起了无上的热情,将春花几人安排到东厢房住下,又指挥着几个伙计烧水、准备物品。

涂三爷家里没有下人,按律法,庶民是不能蓄养婢女奴仆的,但是按这里的规矩,店里的年轻伙计也同家里的下人差不多,方太太指挥着他们烧火买肉打酒,张罗着做答谢宴。

这也是方太太会过日子的地方,到了自家,便不在外面买饭菜,而是自家做,能省下不少的钱。

春花也赶紧洗漱了带着大丫去帮忙,范娘子把留儿背在身上过来拣菜。加上打下手的伙计,几个人一会儿就做出了三个席面。

一个是涂三爷请车行的人吃的,最为丰盛,吃过席面,结了钱,车行的人就会离开了涂家,他们是惯跑这条路的,还会带着别的商人回京城。就是涂三爷有时也托他们带些货物,并不是每次进货他都要亲自去的。涂三爷和春花又分别给肖鹏带了书信,也托车行的人带去。

每二个席面是方太太请春花一行人吃的,因都是些女眷,菜要少上一些,但并不逊于涂三爷那一桌,甚至还有条河鱼是仅此一份的。

至于第三席,是给伙计们吃的,菜色就要差得多了,主要是前两席多余的菜,又添了一大锅炖菜。

春花瞧着方太太的行事,知道这就是此时的风俗人情,看着人人都满意她的安排,便暗自记在心上。

喜欢春花灿烂请大家收藏:(m.zuiduoxiaoshuo.org)春花灿烂最多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